为什么电能表通讯协议DL/T698不能完全替代DL/T645浏览数:32

瑞银电子聚焦电力计量

DLT698和DLT645是中国电力行业用于电能表通信的两大主流协议标准,它们在适用范围、功能特性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,因此虽然DLT698功能很强大,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DLT645。

DJZ1226电能表通讯协议DLT698和DLT645.jpg

首先,给大家分析下两种协议的核心优势对比:

DLT645的优势

 • 简单易用:协议结构固定(如帧头+地址域+数据域+校验),开发门槛低,适合快速部署。

 • 低资源消耗:数据解析无需复杂计算,适用于嵌入式设备(如老旧电表)。

 • 成本低廉:硬件支持广泛(如RS485芯片),维护成本低。

❷ DLT698的优势

 • 高扩展性:通过对象模型(OI)和接口类实现功能动态扩展,适应智能电网需求。

 • 高效通信:支持预连接服务和批量数据传输,减少冗余信息,提升通信效率。

 • 多业务支持:除电量采集外,还可远程控制设备、诊断故障,并兼容多能源表计。

对比维度

DLT645

DLT698

差异总结

适用范围

电能表与采集终端之间的点对点通信(如远程抄表)

主站、采集终端、电能表之间的多层级通信,兼容水表、燃气表等

DLT645专用于简单数据采集,DLT698覆盖更广场景,支持多设备互联。

协议架构

面向过程的二进制帧结构,功能单一(仅数据读取)

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协议,支持继承、多态性和动态数据模型

DLT645实现简单但扩展性差,DLT698灵活性强但开发复杂度高。

通信方式

基于RS485或红外通信,波特率较低(1200~9600bps)

支持RS485、红外、以太网、4G等多种方式,波特率自适应(1200~115200bps)

DLT645依赖传统物理接口,DLT698适应现代智能电网的高带宽需求。

数据精度与功能

支持基础数据(电量、电压、电流等),数据域需加减0x33处理

支持高精度数据(小数点后四位)、远程参数设置、事件主动上报等高级功能

DLT645仅满足基础需求,DLT698支持复杂业务场景(如实时诊断、灵活电价)。

扩展性与兼容性

扩展性差,协议结构固定;兼容性强,适配老旧设备。

可扩展性高,新增功能无需修改协议框架;需设备支持协议,生态依赖性强

DLT645依赖现有生态,DLT698需要逐步推广和硬件升级。

应用场景

传统电表抄表系统、低资源嵌入式设备

智能电网、高压监测、四表集抄等新型场景

DLT645仍占主流存量市场,DLT698是未来发展方向,但短期内需与传统协议共存。

 

❸ DLT698无法完全替代DLT645的原因

 • 设备兼容性:现有电力系统中大量老旧电表仅支持DLT645,升级成本高昂。

 • 开发复杂度:DLT698需面向对象编程能力,传统电力企业技术转型存在门槛。

 • 成本敏感场景:简单抄表场景无需DLT698的高阶功能,DLT645性价比更高。

 • 协议转换需求:部分场景通过转换器(如DLT645转DLT698)实现混合组网,而非全面替代。

DJZ1226直流电能表

❹ 结论

两者在电力系统中形成互补:DLT645满足传统设备低成本和简单通信需求,DLT698驱动智能电网的高效管理与扩展。随着R46标准电表的推广,DLT698的应用将逐步扩大,但短期内DLT645仍是存量市场的主力协议。


服务热线:

18042002123
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奉欣路98号
邮箱:xucg@reallin.com

Copyright © 2024~2025 浙江瑞银电子有限公司(工业事业部)
浙ICP备2022027738号